記得大學上經濟學時,第一堂課老師便要我們把課本ㄧ翻開就可以看到的那一句話牢牢記住---"資源有限,欲望無窮",這是所有經濟問題的根本來源。
我會想到這句話,實在是因為在我的生活裡老是用這種情形發生,大致上可以把它改成"現金有限,欲望無窮"。單就"書"這個品項而言,我的to buy list大概就長達好幾張A4紙都列不完,就算勉強從中挑出購買慾望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書,我還得先作好一個三層書櫃,捨棄所有想吃的美食,加上精減買新的筆電及愛車修復門面的預算(說到這個就汗顏,想要替我的愛車整容已經好一陣子了,卻一直沒有付諸行動),我才能放手一"買"。
目前購買慾望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書若以類型來分,可以分成下列幾種項目。
文學小說類
大仲馬---基督山恩仇記,我在小學三年級時就已經讀完這部小說了,後來再六年級時又讀了一遍,不過到底還是年紀太輕,不能領略大仲馬文字及情結的安排,最近看完蝴蝶與潛水鐘這部電影之後,一直想要這讀一次這本小說,可惜搬家時,這本小說(當時歸我媽管)就列入失蹤名單裡,況且我家這本小說是很古老的版本,就算還在我也怕翻閱的時候可能會造成"分屍"的慘案發生。
卡夫卡---審判、變形記及蛻變。我並不是因為看了村上春樹那本"海邊的卡夫卡"之後才想要看卡夫卡的書(事實上我也沒看過這本小說),其實從高中開始,在某堂課上接觸到卡夫卡,我就對他和父親之間緊張的關係、他神經質又敏感的特性、以及他孤獨且憂鬱的性格非常有興趣,加上他在西方現代文學及思想上的影響,我開始興起了要讀卡夫卡的念頭,只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時間已經過了將近10年,我仍未讀到任何一本卡夫卡的小說,下次買書之前,請諸位親朋好友提醒我,先買卡夫卡!
Christian Jacq---埃及三部曲。其實我家已經有第一部曲"謀殺金字塔"(肥肚皮買的),我卻一直沒有把它從書架上拿下來過(汗),我想,在我看完24個比利、My Sister's Keeper、When Germs Travel(這本是跟阿皮借的,讀到了三個章節之後,它就一直被我擺在書櫃裡了),我會趕快來閱讀一番。
村上龍---接近無限透明的藍、最後家族。我承認,前者的書名的吸引力佔了很大的因素,不過,看過村上籠的"到處存在的場所,到處不存在的我"之後,我開始對村上龍的作品產生興趣,我想應該要仔細看看他第一本作品才是。
吉田修一---公園生活。
社會文化類
Edward W. Said---遮蔽的伊斯蘭(Covering Islam)。自從讀完"追風箏的孩子"之後,我就常常在想伊斯蘭國家及文化的真面目到底為何,我們現在所接觸大部分有關伊斯蘭的觀點是從西方世界,亦或是美國的角度出發,我想隔著別人的眼鏡看世界,總有偏差或錯誤的認知,一如這本書的副標"How the Media and the Experts Determine How We See Rest of the World"。
Noam Chomsky---媒體操控(Media Control: the Spectacular Achievement of Propaganda)。近年來,台灣媒體與政治的結合,或者該說媒體與政客企圖操弄政治與人民思想價值,已經成為隱性(還是顯性???)的衝擊巨浪。另外,不止美國內部,全球也開始對美國伊拉克戰爭展開檢討,Chomsky在其著作裡批判媒體如何與政客一同影響民眾的意識型態並催化了不必要的戰爭。
休閒興趣類
Anthony Bourdain---Kitchen Confidential。我是旅遊生活頻道的"名廚吃四方"的忠實觀眾,我非常喜歡波登大廚走辛辣路線的幽默,我也很喜歡他的直來直往,從不避諱直接說出討厭某種食物,和許多旅遊美食節目主持人相比,他的主持風格獨樹一幟。
阿基師偷呷步---在ptt的cookclub版上,許多熱愛下廚的版友們都大力推薦此書,喜歡在廚房裡弄東西經驗又還不夠豐富的我怎麼可以放過它XD。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他本人的彈奏和教學。我還是很喜歡彈琴,也希望有時間可以挽救我荒廢已久且可能已經慘不忍"聞"的琴藝(謎之聲:本來有琴藝可言嗎???)。
想買的書有一大堆,但購買新書這之前,我想把買回來的書看完可能比較重要。除上面提到的24個比利、My Sister's Keeper、When Germs Travel之外,投資型保單也已經放在床邊很久了(最近看這種類型的書總是看的很慢,也很無力),霍桑的紅字和梭羅的湖濱散記也都只看了一半(=___=)。明明就有不少書還沒看完,to buy list上還是落落長,我的慾望果真無窮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