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08

黃金175



到中研院工作之前,已有許多學長姐提醒我走路能到的範圍內沒有多少店家可供選擇,就連和老闆面試時,老闆也很委婉地暗示我在這裡只能要求"有煮熟"和"吃得飽",所以1年多來我總是盡量自己帶便當,可總免不了外食的機會,吃來吃去就是那幾家,上班途中看到新開了一家豬排店,我便躍躍欲試,不過大概是因為剛開幕的關係,這家店用餐時段都有大排長龍的現象,今天一下班我就拉著阿皮直奔"黃金175",希望在這片沙漠裡可
以發現一小塊綠洲。

"黃金175"代表店家使用175克的豬肉,並用175度的油溫炸(看到這個就有點擔心了)。就服務態度來說,服務人員都親切有禮,但是可能是訓練還不夠,所以會有一些奇怪的現象,例如:有3個人同時在收我隔壁那個兩人的座位,還有一個人想要進來幫忙但插不上手,只好在旁邊觀摩,卻沒有人可以過來幫我點菜。

阿皮的雪白黃金里肌

黃金香蔥+蕃茄起司

桌面有點小,整個套餐擺上桌就會有很擁擠的感覺。


跟許多豬排店一樣,它有不同的組合套餐,我今天點的是黃金香蔥+蕃茄起司的組合,阿皮則是點雪白黃金里肌(其實就是豬排上會有一層蘿蔔泥)。上套餐之前,會先上一大盆的高麗菜絲,一盤醃蘿蔔,兩種沾醬(芝麻醬跟豬排醬),還有ㄧ人一杯香片(我是覺得豬排店喝到香片還蠻新奇的)。醃蘿蔔的味道還不錯,但無法勝過勝博殿(我超愛它的小菜),高麗菜絲嫌乾澀,不過淋上芝麻醬後還滿好吃的,而且這大概是今天最好吃的一品。 套餐除了主菜之外(當然也有白飯跟味噌湯),還會附茶碗蒸跟水果醋。茶碗蒸的表面很硬,裡面倒是挺柔軟的,還有加上魚板、蟹條跟蝦仁,可惜蝦仁不太新鮮,分數大打折扣。水果醋酸酸甜甜的,對我來說有點不夠酸,但解油膩的效果還算不錯。

主角豬排的表現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差強人意。先說說阿皮的黃金里肌,雖然號稱有175公克的份量,可是感覺上比勝博殿的還要小,口感不夠酥脆,我又剛好吃到一塊二分之ㄧ都是筋,怎麼都嚼不斷,我非常不推這家的里肌。至於我點的黃金香蔥,蔥給得非常大方,佔了整捲3/4以上的體積,對愛吃蔥的我來說這樣的比例還不錯(當然,可能有人會嫌肉小),可惜的是蔥很老;至於蕃茄起司,我只能對番茄、起司、肉、皮全部都分開這種情形感到不可思議。

最後的甜點是粉圓綠豆仁,味道對我來說剛剛好,不過對愛吃甜食的人可能會覺得淡而無味。就價錢來說,它的份量十分足夠(當然,這是指對一餐一碗飯的人而言),品質雖然遠遜於勝博殿,不過在中研院這裡算是A等級的,不去計較服務人願的訓練不足,服務還算是不錯。若是同樣要再這裡花兩百多塊吃一餐,我可能會選擇這裡,畢竟和風的湯裡沒有魚卻有魚刺,阿亮的桌面感覺有一層油,基本的白飯跟味噌湯都很難吃。(不過,應該沒有什麼人會這麼想不開要在這個區域花兩百塊以上吃一頓)

23.4.08

菇類料理---焗烤花菇(沒圖沒真相版)

昨天晚上準備我和阿皮的便當又懶得到天天都騙你的大賣場買菜(以前嫌買個青菜都得開車,現在則是連5分鐘的路都懶得走),翻了一下冰箱,赫然發現還有幾朵新鮮花菇,剛好最近看了蔡珠兒的書之後一直吃焗烤肥厚的花菇,馬上開心地拿來試作。便當吃完才想到沒拍照,所以就繼續我沒圖沒真相的風格好了XDDDD

材料:
1.花菇4朵
2.大蒜一瓣(想吃蒜味重一點的就多加一點)
3.奶油適量
4.義式綜合香料適量
5.Cheese條

作法
1. 花菇洗淨後將蒂剪下,並把蒂切成碎丁備用。
2. 大蒜拍成蒜末,用奶油爆香
3. 加入花菇蒂的丁拌炒,並加入適量綜合香料。
4. 花菇稍微用水燙過。(此步驟可省略)
5. 將3的炒料填入蕈傘,鋪上cheese條後放入微波爐用700W微波1分鐘。(如果省略步驟4,可延長時間或用烤箱)

阿皮覺得很好吃(<---敢說難吃?!找死!!!),吃了兩朵大花菇(沒辦法,因為剩下的花菇都太小朵了,不好作也不好看)還覺得意猶未盡呢! 怕奶味太重或是怕焗烤的東西容易膩,香料可以多加一點。

13.4.08

Love Love Study/Entertainment Room

(沒想到我也會有寫遊戲文的一天,我被阿皮同化成阿宅了嗎?!)

最近迷上了Home Sweet Home這款小遊戲,遊戲裡的玩家是一個室內設計師,可將房間佈置成不同的風格之外,還必須滿足客戶各色各樣的需求,監工時還得應付工人們的許多狀況(註1),賺到錢之後,還可以發會自己的設計理念及創意到極限,變化自己的房間成所有自己想要的風貌(客戶的房間總是有必需妥協的地方以及預算上的限制),是一款女孩子應該都會很喜歡的遊戲,可惜的是遊戲中提供的傢俱選項只有客餐廳、書房和娛樂間(其實也只有電視、音響以及撞球桌),我最想要設計的廚房只能在我的腦海裡成型了(註2)。

有一次,愛搞怪的阿胖把遊戲中她自己的房間弄成Love Love Hotel(請用日式發音)風格的客廳,我看到之後除了快笑翻之外,當下產生我要蓋一個 Love Love風"書房"的念頭,是的,你沒看錯,就是書房。不過,我的Love Love是走溫馨相親相愛路線,適用於夫妻/情侶、兄弟姐妹、親子,這個房間的設計主旨是讓家人/情人在一起工作(或用功)之餘,也能一起放鬆玩遊戲、聽音樂、看影碟的好地方。




我原本的構想是將書桌及書櫃全部在靠窗的那面牆排成ㄧ字型,另ㄧ面牆的中點作為分隔線,將房間切成兩個細長的長方形,ㄧ為工作區,ㄧ為休閒區,但是我才排了兩張書桌、兩個矮櫃,就覺得這樣的分割會讓兩個區域看起來很狹窄,一點美感也沒有,所以我將方向轉90度,變成現在的排列。以窗戶為基準,將房間分為兩個區塊,因為想要做個可以待在裡面一整天的房間,所以牆壁和硬地毯(註3)的色彩分別選擇天藍色和大地色系,若是多放幾個盆栽就更能讓人在房間裡體會到自然的氣息。傢俱方面,我首先考量的是收納問題,所以每個人都能分到兩個大書櫃及一個矮櫃(對我來說,很可能很快就不夠用了),電視櫃也可收藏CD和遊戲片,裝飾桌的下方及沙發桌的下方,也可視東西多寡放木質或籐邊收納箱(不過宅如阿皮者,這些收納空間應該完全不敷使用);原本兩個區塊都要選擇深色的木作,不過為了讓空間有區隔性,也為了能和沙發搭配,休閒區的桌櫃都選擇淺色木作,淺藍色條紋沙發後面的裝飾桌也是為了加強空間的區隔,初步完成的結果就是第一張圖所呈現出來的樣子。

從第一張圖的呈現可以發現單人座與三人座沙發之間的相對位置有點奇怪,最左邊的地方也留了一個蠻大的走道位置,雖然空間的延展性夠,但是有點浪費空間,而且從左邊向右看會有兩個區域分割不夠明確的感覺,所以我稍微調整了沙發的位置,並在休閒區多加了一塊與單人座沙發相同色系(其實根本就同色吧)的地毯,更加顯現出兩個不同區塊的獨立性。為了讓讀書區的空間看起來大一點,我將距離窗戶較遠的那張書桌與矮櫃的位置對調,使得兩張書桌的距離增加,壓迫感因此降低;我還調整了鄉村風地毯的位置,在視覺上造成讀書區放大的效果,不過,使用上可能會有不便之處,椅子可能會卡在地毯邊緣(-__-)。第二張圖就是最後的完成圖,雖然我從小美術成績就一直沒好過,但我其實蠻有室內裝潢的概念吧XDDD!



註1. 有時候工人發生狀況的頻率真是高得不像話,根本沒辦法好好施工,更遑論要在期限內交屋。阿胖為了省事及期限內完成,常常都是不粉刷牆壁或不鋪地板的,常常做出我們暱稱的"鐵皮屋" XDDD。
註2. 每每瀏覽house plan網站時,我看得最仔細的就是廚房。不知是不是全職家庭主婦的比例比較高,美國人對廚房的設計還滿講究的,不管是動線的規劃、中島的功能性,或是收納空間的有完善的考量,不過,也有那種美倫美奐但不實用的廚房,大概是因為豪宅裡貴婦不用常常親自下廚的關係吧XD
註3. 其實我本來想用楓木地板,因為家裡是柚木原木地板,所以我對木質地板有偏好,可是後來發現我使用木質地板的頻率實在太高了,為了證明我不是一個只會用木頭的設計師,我才故意選硬地毯。OK,我知道這是一個很無聊的理由。

百勝廚


(忘記照肉骨茶了)

我家胖媽是個非常喜歡趕流行的人,在台灣剛開始有"留學"這種行程的時候,她就急著把我跟小胖送去當試驗品(我記得我參加的是飛達第一次或第二次舉辦的留學團)。在小學五年級的那個炎炎暑假,我在更為炙熱的新加坡度過了第一個月。雖然我們當時吃到的餐點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渡假村準備的飯店餐,但那剩下的三分之ㄧ卻讓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ptt美食版上看到幾篇有關百勝廚的食記都屬好評,拜了辜狗大神後,發現這家餐廳的評價還蠻好的,我就廬了阿皮一起去嚐美食。不曉得是不是期望太高了,所以當結果不如期望時,失望也就愈大。

入座時,我驚訝地發現整家餐廳除了我和阿皮之外,只有兩桌客人(也都是兩個人),不過我隨即告訴自己,六點十五還不是台北人的用餐時間,說不定過了一小時之後,整家餐廳就會大爆滿(事實證明,這只是我的幻想,七點半離開時,也不過再多了兩桌客人)。餐廳的裝潢走現代簡單風格,燈光偏暗,黑色椅子搭配白色餐桌,還有白色線簾做隔間,如果事先不知道,可能會以為這是一家西餐廳。餐廳的裝潢風格很對我的胃口,加上服務人員的態度十分客氣有禮,百勝廚給我的印象其實非常好。可惜好景不常,點菜的結束就是大扭轉的開始。

點菜結束之後不到兩分鐘,就上了第一道菜囉喏,我還在驚訝與讚嘆廚房的效率,第二道馬來風光(其實就是蝦醬空心菜)就送上桌了,五分鐘以內,所有的餐點將原本該是四人的餐面擺得滿滿的,視覺上被餵飽了,連帶也騙到我的胃有半飽的感覺。囉惹應該算是一種星式沙拉,特製的醬汁(不好意思,今天味蕾較遲鈍,吃不出裡面的香料是哪幾種)加上花生粉(也有顆粒)與鳳梨、蘋果、小黃瓜、銀芽等拌勻,有一種獨特的口感,我個人是還蠻喜歡這個醬汁,但不太能接受跟料拌在一起的感覺。或許是因為這到囉惹偏重口味,當我接著吃海南雞的時候,我只覺得我吃到的是一塊肉質軟嫩不失彈性的雞肉,所以我馬上連喝好幾口水去味,滿懷著我對海南雞的愛吃下第二塊,入口的那一瞬間失望油然而生,雞肉的確好吃,可對我來說是很好吃的白斬雞,而非海南雞,沒有煮雞時沸水已加入青蔥的那股香味,所幸沾上有薑蓉的特殊沾醬,味道更趨於海南雞。雞飯的表現倒是十分亮眼,香氣與香味都十足,是今天我最喜歡的一品。馬來風光的味道在我預期之內,我只覺得有75分,阿皮倒是喜歡得很,怕辣的他一邊扒飯,一邊大口吃著空心菜。

肉骨茶端上桌的時間很早(其實跟其他菜幾乎同時上桌),我跟阿皮當時還沒有喝湯的打算,便請服務人員不要將蓋子打開以保持湯的溫度,我這個錯誤決定害到的人就是我自己,因為當我們要喝湯時,砂鍋充分表現了良好保溫效果這項優點,鍋蓋有點燙手,多餘的餐巾又已被收走,我只能感謝胖媽訓練我下廚的同時也訓練我雙手的耐熱度。喝下第一口確實覺得美味生津,但一小碗湯罐下肚後,只覺得八角的味道似乎太重了,嚐不出肉骨湯本身的甘甜。

結論就是每個人的口味有異,One's meat may be another's poison.